close

Folder.jpg

2007年,某印刷廠提交了幾件印刷成品參加香港舉辦的印刷大獎評比,結果作品以細膩的色調變化與精準的色彩管理榮獲印刷大獎亞軍。為此,廠商有意製作一個資料夾,內附得獎的印刷成品供業務宣傳之用。

當我接下這個資料夾的設計委託時,說實話,心裡是有點壓力的,一個問題圍繞著心頭打轉許久:當內容物是獲獎的高水準印刷品時,那這個資料夾的封面該呈現甚麼樣的視覺印象?

為了尋找答案,我從多種不同的面向進行探討;可以用某個具象的物品來象徵品質嗎?如果有,那會是什麼東西?如果用隱喻的手法來訴求品質,那要如何確保溝通的順暢度?如果用色彩來呈現豐富的變化,那該如何拿捏才不會流於浮誇?如果只對得獎事實做直接敘述,是否又過於平淡?......

以上種種,在一陣自我問答後,很不幸,我仍然沒有答案,至少,沒有令我滿意的答案。換句話說:我卡關了!這種挫折,對設計人來說其實是家常便飯的,靈感也好、直覺也罷,即使身經百戰,有時就是會油路不順、熄火出槌。面對這種情況,每個人的因應手法各有不同,對我來說,我習慣的作法是「歸零」,讓一切從頭開始,雖然這會讓思考的前功盡棄,但相對的,也從思考的泥沼中脫身了。無捨無得,重新來過便是~

回到原點後,我不再急著思考設計方案,而是重新審視獎項本身對印刷廠的肯定:「細膩的色調變化與精準的色彩管理」,這才發覺:答案就在其中了!原來在自己多年的從業經驗裡,一路更換過不少的印刷廠,更換的原因不一而足,但最主要的原因當然還是因為廠商的印刷表現不理想了;而印刷表現要完美,在色彩之外,正確的灰階表現其實才是印刷技術的基本功!因為灰階太淡了,暗部就不夠深沉、灰階太深了,亮部就不夠清澈、灰階連續調斷層了,整體的品質也就不理想了。所以,「灰階控制」才是所有印刷品管的源頭,也才是我這次要找的答案!

答案浮出後,設計的思緒就明朗了,於是我設計了一個完全由灰階組成的版面,版面由小字體(點)、五線譜與英文字母(線)、滿版底色(面)組合而成,並將亮部光暈、明暗漸層、暗部陰影、立體浮雕的質感穿插其中,外加環保水性上光與局部珍珠銀,讓版面呈現豐富的灰階層次。完成後,我將此案提給獲獎的印刷業者。見面時,原本以為我需要花些時間向業者解釋我只用灰階表現的原因,但是業者看到提案後,只是會心一笑,說了一句:「哎喲,有挑戰性喔!」顯然是了解我的設計意圖的。當下,我安心了。

提案後約一個禮拜吧,業者來電約我過去檢視他們的印製成品。在標準色溫燈管的照射下,我看到了細緻綿密、全無斷層的階調表現,也看到了平整均勻的滿版底色,從檔案到成品有極佳的轉換率。得獎廠家,功力果然不凡!能為它們提供設計服務,我也與有榮焉。

文章標籤
平面設計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daniel 的頭像
daniel

Daniel 的生活作品集

dani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